Page 143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43
第七章 普通高中高考评价
浙江和上海高考方案的启动与实施,为后续省份的改革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意
见和建议、在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门领导之下,结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
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和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第三轮高考改革8省市已经发布高考改革新政,
并逐步推进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力求全面而有序地推进招考制度改革。
不同于前面两轮的省市高考改革模式,新一轮的高考采用“3+1+2”的选考
模式、强调物理和历史对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避免
先行省份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学生避考物理,让基础学科陷入选考冷门的局面;
另一方面,符合高校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不能让学科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沦为分
数至上的选考操作,而忽略了高校专业的学科教育,以及夯实学生职业发展的基
础。此外,“3+1+2”选考模式符合地区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不会加大各教育
教学单位的师资压力,让“走班”的教学模式更贴合实际并有序进行。
(二)实施高考评价观念的两难与对考试内容形式的影响
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高考评价思想已经形成并正在逐渐落实,但是要真
正落实,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首先,
以素质和能力考核为重点的高考评价观念受到了单一的测试形式的制约。当前,
全国统一考试依然是高考体系的基石,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只是一个装饰,并没有
动摇统一考试的根本。为了确保公平,所有人都要通过考试来衡量,不管你是什
么背景,不管你的家庭背景是什么,在你的考试成绩面前,你都是一样的。这
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公平、公正、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也有很大的缺陷,这种
人才只是在考试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不是以能力见长。为了弥补单一、僵化的
考试模式,自主招生制度在最初的时候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视为高考评价改
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自主招生确实打破了传统的“一统天下”模
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提高招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大学的招生理念和
特点。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实践,高校自主招生也不例外,与高考制度一道,成
为社会的众矢之的。其中,具体的指控还包括在统一的高考制度下,试题的内容
无法摆脱高考的学科框架和内容,不利于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自主招生的
考题看似新颖,但也有一些“偏僻”,考题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面试是
与普通高考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存在着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等
问题。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