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04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定专业层面的“学习产出”、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培养标准匹配的矩

            阵、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产
            出”的评估。
                “科—工整合”的教学目的指向为双向目的,既包括科学方面的理论成果,
            包括更新性、创新性、验证性理论探讨,又包括工程方面的成果建造、更新设

            计、结构优化等,因此科—工整合的教学目的突出,并非无目的性的过程学习。
            在结果指向上,科学理论的掌握强调非灌输性,在整合工程的活动中加深对已有
            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现实中验证原理性知识的准确性,保持问题意识和质

            疑能力,以已有理论作为支架,拓展式获得理论的更新,从现实工程活动中创造
            性地理解理论。从工程方面来说,作为理论的有效运用和设计支撑,最终要实现
            优化建造以解决现实问题,在此目标的导向下,“科—工整合”对具体活动和问
            题的指向性增强,非单一理解、记忆原理性学习成果。

                (二)突出设计过程
                “科—工整合”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工程设计是其最突出特点,是过程性学习
            的有效体现,也是科学和工程整合的关键点。无论是基于问题解决还是项目学习

            的方式都拓宽了科学教学的研究空间,而“科—工整合”强调科学和工程内涵的
            挖掘,整合的关键在于工程的设计环节,一般来说,工程设计环节包括识别问题
            和制约因素、调查研究、形成概念、分析观点、建立模型、测试和优化、沟通和

            反思八个部分。在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科学教学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通
            过设计的学习(LBD)、基于设计的学习(DBL)和基于设计的科学(DBS),
            产生了“Engineering is Elementary”(EIE)、“Picture STEM”“Engineer Your

            Word”(EYW)等一批工程教育项目和课程。
                一个完整的“科—工整合”的科学教学设计需要包含完整的工程设计环节,
            并在此环节内与科学理论知识相对应,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
            性和特殊性,并非所有科学课程都适合涵盖完整工程设计步骤,因此在教学目标

            上重点偏向工程设计在学科中、学习阶段中的特殊性,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情景
            化运用,尤其是通过工程特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关注与高等工程教
            育的连接关系,寻找目标与工程设计过程的结合点,着重突出某几个环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依据科学目标选择需要整合的工程原理或知识,与工
            程实践、学习活动相对应,依据教学主题和环境组织工程设计流程,建立工程


            96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