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07
第六章 基于“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
决问题已经成为科学课程的常态化思路。对于科学与技术的整合模式,虽然在小
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把工程与技术领域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探讨,但在科学课程中仅
整合科学与技术是不合时宜的,由于我国本有“轻实验思想,重实用技术”的传
统,将技术视为制作性、使用性的活动,它将科学活动表面化了,仅限于工具的
使用、工程思想的落地过程,而缺乏进行超越现实使用的科学思考能力,弱化了
科技比赛中创造性的要求。我国技术型的普通劳动力十分充分,因为科学和技术
整合较容易,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能够掌握大部分操作,反而是自主创新发明、
原理性科学知识的探索方面较弱,也体现了单纯整合科学和技术的弊端。
(二)有利于学生发展工程思维,奠定职业基础
对于学生本身来说,“科—工整合”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工
程思维发展,利用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整合工程的教学内容源于真实生活和
实际存在的问题或项目,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设置引导问题的教学目标,或给学生
直接提出探究问题,随着对学生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自主发
现问题,因为很多开放式问题是在现实世界的环境中出现的,因此,整合科学和
工程能促进学习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其次,培养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能,特别
是因为合作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协作体验,让学生
参与解决开放式问题。学生学会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
分工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团队定位,是步入成长的关键技能。第三,工程的加入对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除了问题解决能力之外,还有选择方案的决策能
力、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兴趣。在
工程思维、合作能力等不断培养和进步中,学生对工程环境和科学范畴有更加深
入的认识,为高等教育中的科学和工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促进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对于科学课程来说,整合工程的教学方式为科学知识的学习巩固提供了现实
的应用环境。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检验,“科—工整合”教学设计
使科学的理论学习得到了现实检验,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认识,问题情境的
提出搭建了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也与科学学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
特征相符合。其次是“科—工整合”成为促进学科知识整合的桥梁和有效方式,
促进学科融合。在探讨整合 STEM 的有效途径和学科融合方式时,科学和工程
的整合无疑是最具整合基础和符合课程要求的,在科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选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