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11
第六章 基于“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
程要素,促进各学科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从学科本位转向课程整合取向。科学
课程本身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要想立足科学本身对科学知识进行全方位
掌握,存在知识抽象、内容零散的困难,因此用课程整合理论指导科学课程的教
学,选择与科学元素联系密切的工程进行整合,建立科学与工程的学科连接点,
以设计为中心环节串联科学和工程,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学习科学原理,指导项
目进行,另外,整合性的教学也包含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整合,促进学生整体
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连接主义指导教学内容的可变性、相关性、连续性
连接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交流和联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断发展
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消化,而是师生共同创造教学内容的过程。由于学
习内容是相互连接的,并且在过程中创造性地赋予知识新的意义,教学内容就具
有可变性和相关性。连接主义认为相关性是一种资源或活动是否符合个体不同时
期需要的程度,是对教学内容的本质分析,将符合需要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连
续性是指打破线性、长时间的教学内容模式,将内容项目化为小型的;除此之外
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外部环境和社会相连接。在连接主义的要求下教学内容也具有
可变性、相关性,教学过程具有连续性,“科—工整合”的教学内容的以项目形
式整合相关性知识,内容范围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课本内容,鼓励在项目学习的基
础上实现知识的可变性。
三、“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原则
(一)整体相关的结构化原则
由于科学课程的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教学中将课程提炼体现核心知识的
结构框架尤为重要,在结构中促进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形成知识的主动建
构。关注知识本身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去理解科学、掌握知
识。整体相关的结构化原则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是科学的整体性是将科
学课程看作综合课程理解,由于科学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其内容是在各自分科
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并在科学课程的范围内进行扩展和深化,因此,整体相关
是在科学课程中进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既要保证分科知识点的理
解,又要保持综合看待问题的视角。结构化是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吸取结构化的思
想,对新信息、新动态、新进展进行结构化的处理,既注重原理和方法讲解,同
时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开放态度,注重知识的探究以更新学生的知识结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