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12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构。在整体相关的结构化教学中,看似是知识的表述传授变得精简,实际是让学
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创造,促进自身的发展,生成自身知识掌握的
方法结构。
(二)成果导向的情境化原则
“科—工整合”的教学强调成果导向并非同传统教育注重学习成果一样,这
种学习成果是促使学生获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学习结果,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是在情境中进行有意义学习的高质量成果。这种成果不仅是科学教学中学生了解
了什么科学知识,学会了什么科学实验技术,而是学生学会的思维和成果能够帮
助他们今后解决什么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做到什么事情。科学的问题和项目主题
都应来自于实际生活,反映生活问题,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对科
学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由于课程与现实情境的紧密联系,在指导教学
设计时,情境化联系现实的原则需要贯穿设计过程始终。情境化下的教学不是抽
象的、孤立的、个体的,而是具体的、整体的、社会的。知识、认知和学习在真
实的情境环境中呈现密切联系,基于复杂和真实的情境环境,探究科学和工程结
合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调动跨学科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性的培养,
促进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迁移。情境化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
具体体现为基于教学目标的学科认知情境、基于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基于
学生主体的个人体验情境,因此,在此原则指导下的教学过程需要在学科本体知
识的任务情境中,尽量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科学学习特点,保护学生好
奇心和求知欲,激发问题意识与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原则
由于整合工程的独特性,使得科学课程的教学不能限制在课堂之内,传统科
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师讲授与演示的基础上,加上学生讨论等课堂交互
活动,获得固定原理性科学知识与基本操作理念。工程知识的传授不能限于讲
授,更多在于操作性活动和设计,“科—工整合”的教学设计打破传统课堂讲课
形式,如微型化、模块化、讲座化、活动系列化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
进行随时调整和选择,加大对学生零散课余时间的运用,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也具有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性和结果的开放性。在教学
方法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科学知识讲解、实验法进行科学与工程实
践、得出规律进行原理分析外,还有逆向式教学法,校外实践开始,采用由果至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