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16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究,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获得最大预期效果。对学生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二是了解小学生个体的需要,尤其
            是对科学的需要;三是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认知思维处在过渡阶段,在感
            知事物时,最初只能笼统感知到事物的整体,然后逐步才能进行事物各部分的精

            确感知。小学生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去了解事物的主体特征,然后才能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大部分识记属于机械式或
            无意识识记,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一个深刻印象并逐渐深化对该事物的认

            知。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特点主要是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到了四至六年
            级,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特点是从片段到完整现实,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
            逐渐变小,同时创造想象得到发展,因此,认知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
            辑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既拥有尚未泯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

            能接受知识进行简单逻辑分析,最关心和最能接纳的知识是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环
            境和自然环境问题,而这恰恰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可以说在探究本能驱动下科
            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顺应学生在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

            经验。
                对于学生需要的理论上来源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属于基本需要的四部
            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成就需要的三部

            分:自我实现的需要、求知需要和求美需要。这些需要层次的满足是关于学生学
            习动机的研究,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尤其重要。首先是对学生基本需要的满
            足,即对生理发展和安全的保障、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给予,这是学生对外界世

            界产生信任的基础,在基础层面需要的满足下,继而是对成就需要的需求。成就
            需求的核心是自我实现,包括社会性交往和尊重,以及在此过程中满足认知水平
            上的环境理解需要。科学课程对基本需要的满足主要是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爱与
            尊重,而科—工整合是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源于对工程探究的认识和设计过程

            的反思,教学目标考虑需要层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也体现了工程教育
            的必要性。
                对学生的了解除了认知发展现状和个体的需要,还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个体差异。小学生在性格的形成时期,不同学生在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甚
            至是智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对不同事物的兴趣程度不同,知识接


            108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