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20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发展等适应未来发展的能
力,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目标本身也要具有
发展性,根据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设置不断融合学生对知识的新认识,以满足社
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发展性的教学目标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认知类,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
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二是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三
是情感类,包括思想、观念和信念;四是应用类,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
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发展性来看,科—工整合在四大部分目标的基础上更加
强调“应用”,也就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探索,以此为基点再对认
知类知识进行目标要求,同时不能忽略活动过程中的技能获得和情感达成。因
此,发展性教学目标指向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社会意识,充分考虑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科学知识和工程技能掌握的客观
要求,随时考虑目标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匹配性。
3)教学目标的回归性
在课程中回归性是指课程要具有可反思的价值和余地,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
点,但它能够使每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
我感。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学目标的回归是要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
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塑造具有健全心智和完备知识能力结构的
完整的人。回归性教学目标的提出更加注重科学与工程的深度融合,使科学实践
不再是表面的知识传授和技术应用,转向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的培养,并且寻找
教学目标的循环起点,进行知识间的连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回归性的教学目标也表现在回归真实生活,生活是发现科学知识与工程问题的动
力源泉,科—工整合的教学最终也是将生活规则的掌握视为最终目标。在具有整
体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真实生活中,教学目标的回归性实际涵盖了多方面探索,
也建立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作为科—工整合的教学目标,其回归性既要转向科学学科,寻求其学科理论
之本,又要回归工程实践,处理问题和组织设计能力,而主要在于回归真正的工
程。由于提出从小就要学生树立工程师的目标,让学生以工程师思维进行思考
和真实设计,因此,回归真正工程的目标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实学”,也
就是工程实践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工程问题;二是“创新”,也就是进行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