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22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续延伸知识。

                2)整合科学与工程实践
                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参与观察、调查、设计的主要方向,科—工整合的教学
            目标既要体现关于科学的知识发现问题探究,又要包含工程问题的定义分析和形
            成解决方案。美国科学教育纲领性文件“框架”中对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整合实施

            提出了八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和定义问题、开发和使用模型、计划和开展研
            究、分析和解读数据、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参与基
            于证据的论证、获取评价和交流信息。将这完整的八个环节融入到工程实践过

            程中实际难度较大,并非所有小学生都能够做到,而且课程持续时间较长,因此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可以有的环节偏重科学,有的环节偏重工程,或根据年龄阶段
            不同弱化部分环节,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更加有效。例如,在这八个环节
            中,提出问题和定义问题体现了科学与工程对待问题发现的区别,在建构解释和

            设计解决方案上体现了科学与工程在问题解决上的区别。在目标中使用这些科学
            与工程整合实践环节不仅是为了强化学生在这些实践中所获得的技能,还是为了
            建立学生对科学和工程本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上整合科学与工程实践更需要体现工程特色的能力和态度,如工程
            意识、工程思维、全球化和创新意识、合作与实践能力等,在工程中提供学生运
            用科学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科学领域的学习。对于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的

            培养,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开放式目标,帮助学生确认问题和分析问题情
            境,明确工程实践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基于现实复杂的情境为下一步工程实
            践和科学探究奠定基础。在明确问题后设置工程目标,也就是具体问题解决的目

            的性活动,为学生进行工程设计提供方向,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工程的理解和实
            践基础不足,目标设计需具有可操作性,有明确的实践指向,在开放、尊重学生
            设计意愿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明确目标。同时,整合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目标
            强调科学与工程的交互关系,将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为高阶工程教育奠定

            基础,目标表述上也需关注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工程情境化运用,特别是通过工程
            特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指向科学态度与跨学科理念

                我国自提出科学素养以来,科学课程的教学始终围绕素养培养进行,目标制
            定也靠近素养内涵,无论是总体的课程目标还是各个教学目标,都是为培养学生


            114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