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24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生活性与活动性
教学方法的生活性是基于生活情境的目标设定和内容选择下的必然要求,教
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就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
题、探究思考都在自然环境中,避免脱离生活、局限于课堂的刻板教学组织。物
质科学中从身边物质的识别和变化观察开始,生命科学领域发现生活中富有生命
和动态生长的动植物,通过感官了解生态变化,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主要组织
方式为观察天气、环境变化现象,借助模型和视频资料来感受,技术与工程领域
也是从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工程项目开始,学会对简单工具的组合以解决实际问
题。活动性是科—工整合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活动的组织直指科学探究和工程
设计,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组织教学,针对特定的项目问题将科学知识与工程实践
的探索深入日常,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浓厚兴趣,激发求知欲
望,体验活动乐趣和成功愉悦,并在此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和发现问题的科学
态度。
3)统整性与随机性
统整性是科—工整合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要求,旨在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科
学与工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打破科学知识分散呈现的状态,
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融会贯通,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
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统整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将学生学习经验进
行横向组织,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技能掌握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科学素
养培养为最终目标。由于实践活动往往是解决真实问题,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适
应所有活动,在活动性课程中经常需要统整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整合工程的目的。
随机性是在教学组织中随时对人和事物进行随时随地的对应教育,也就是教学的
动态性,例如,随着环境变化对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
时令变化对规律性生态课程选择符合时令的方法,依据节日组织社会性活动等,
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选择,根据环境和外界变化动态选择教学方法。
2.按学段和内容领域侧重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来说,首先是学段较长,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迅
速,基于不同学段的科学教学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当美国新一代科学
标准中为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科学与工程教学目标,学生在不同学段达到的工
程水平不同,因此采用的方法不同。其次是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教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