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23
第六章 基于“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
科学素养服务。拜比认为科学素养的平衡发展包含四个维度:功能性素养、观念
性和程序性的科学素养、多维度的科学素养、名义性的科学素养。这种维度划分
实际在素养层面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平衡素养的教学目标需包括科学知识与
信息,能够恰当使用科学语言和工程语言,观念性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通过
探究运用科学方法;紧密结合与科学相关的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科学结束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将科学观点与技术一般领域联系。
跨学科概念在《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进行了阐述,它是以跨学科理念为
基础,包括模式、原因与结果、尺度比例与数量、系统与系统模型、系统中的
能量与物质、结构与功能、系统的稳定与变化。这些跨学科概念旨在给学生一
个用于理解世界的组织架构,并且帮助学生跨学科、跨年龄段地理解和连接学科
核心概念,实现核心概念的高低年级间螺旋式上升理解。除此之外,跨学科理
念还存在于对科学与工程、环境与社会间的延伸,旨在为学生夯实工程设计基
础,更好地参与并渴望解决他们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的重大社会和环境问题。
因此,科—工整合的科学教学目标不仅针对科学知识探索、工程实践方向,还需
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环境联系等预期表现进行要求,以实现整合的完整
价值。
(二)项目依托,模块式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1)连续性与顺序性
由于目标的设定是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认识,在教学
方法上的第一要求就是连续性与顺序性。连续性的教学方法反映了纵向直线式的
陈述教学要素,科—工整合的科学教学围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中科学知识的认
识,其教学组织就应围绕体验、探索、感悟生活中的科学和工程现象,在教学安
排上,由于某一概念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程度不同,对学生的期望表现也不
同,要想完整实现对这一工程流程的掌握需要反复地、连续地发展学生的工程素
养,以达到独立意识的设计能力。在顺序性上是后学的内容要以先学的内容为基
础,同时逐渐加深。无论是知识、经验和活动,都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
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旧经验到新经验的认知规律。对于工程实践来说,工程设
计环节较多,也对学生的工程素养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因此在进行科学与工程的
整合教学活动时,需要选择连续性并且有序的教学方法。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