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18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小学生群体是有一定困难的,但结合其发展的关键期,灵活设计目标,将其偏
向于获得情感体验和直指科学素养的“内在发展”对于小学生是更需要的。因此
科—工整合强调工程体验、注重设计过程的分目标,更是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的
科学现象、解决科学问题、探究科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3)尊重真实社会生活中的工程变化
科学教学必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服务,实现科学的社会价值,因此科—工
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获得教学目标。对社会生活的研究主
要是针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对现代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课
程目标中与真实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对社会生活的探
究主要是当代社会生活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以及真实生活对科学
课程的价值。
现代社会对科学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盲从权威、缺乏创造性、不注重学术
研究、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传统封闭的教学过程,科—工整合反映的是现代科学教
学中接受全新生活经验、尊重变化、主张思考与实践、充满信心、解决问题与
联系环境。在科学教学的社会维度上,斯塔基认为科学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能
够进行自我决策,在社会中有责任地生活,通过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依赖和
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有职
业生涯定位,为进一步学术和职业培训做好准备。而学生在学校这个社会组织系
统中进行科学探究或突破学校范围进行调查都是不断发展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因
此,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包含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和互动等促进社会化形成的因素,
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认识和适应社会变化,最终以培养具有探索精
神的人为目标,使学生具有敏锐的科学视野、工程自主设计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造力。
由于科学知识本身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社会生活本身就是良好
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变化、发现科学问题是生活最大
的科学价值,也印证了教学目标来源于生活的理论。从生活中来的科学问题能更
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工程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能够成功应对
个人生活。这也就是整合工程的意义,它是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是问题的
发现途径,也是理论的验证途径。除此之外,教学目标也应紧跟社会科学议题,
更加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力和思考科学的社会影响力。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