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10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都体现了融合培养理念,在科学学习的基础上整合多
种能力,都可以汇总为工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目标的问题导向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智能的概念,拓宽了原本智能定义,除了解
答问题的能力外,更强调了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他强调人的问题意识,
在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上反映出来的
对智能的侧重是多元的,并且由于智能领域的不同,各种智能没有优劣之分、轻
重之别,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的,从不同视角出发
看待学生的智能发展,从不同层面促进优势智能向其他智能领域转移。传统科学
课程的教学中解答是什么的时候,所对应的就是传统智能理论解答问题的能力,
“科—工整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偏向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设置问
题导向,加上工程设计的成品性和功能性,同时符合对生产产品的要求,符合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总体要求。
(三)建构主义指导教学情境建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起源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
认知过程与学习过程息息相关,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情境下,综合利用多种
资源,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而非传统教师灌输知识的方
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主体的变化、教学中心的变化和教学情境的建设。学生在
已有知识图示的基础上对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实现自我知
识建构,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体现自主学习特性。教师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中心,
以促进、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帮助,围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协
作、进行有效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基于“科—工整合”进行小学科
学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情境建设,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建立与已有知
识的联系,寻找科学知识的现实连接点,在便于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意义
建构。
(四)课程整合理论指导多教学要素融合
课程整合理论源于赫尔巴特提出的“心灵是统一体”的整合概念,再对课程
的融合进行探讨。课程整合实际上是打破分科学科对整体课程内容的割裂性,
将有内在联系的课程元素融合为一个课程整体,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
养。课程整合理论并非对课程的简单叠加,主要是围绕学习主题寻找可整合的课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