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09
第六章 基于“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
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辅助部分,根据工程设计的需求提出科学探究的目的和内容,
以探究的结果为工程设计的更新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将工程视为辅助理解科学的过程,由此衍生的工程设
计较简单,偏向验证型的工程项目,而以工程为主的科学教学主要是布置工程任
务,以操作、制作为主要流程,偏离了科—技的整合方向,缺乏了对科学本身原
理性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因此,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并重的教学设计取向实际是
“科—工整合”的理想状态,将科学课程既保留原理性知识的探究,又含有工程
设计理念的指导框架,强调二者并重,最重要的是把握二者的比例以及重要性的
均衡。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将工程设计与科学探究提升到相同的作用
水平,整合二者的核心特征为迭代过程,包括通过①制定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的标
准和约束来定义问题;②生成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估,以确定最适合该
问题的解决方案;③通过系统的测试来优化解决方案,包括覆盖重要性较低的功
能。一般来说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连接点在于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在现实问
题中学生从探究出发,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开始对探究结论的应用,理解科学
原理在现实世界的作用发挥方式。一方面是对科学原理的探究和现实理解,另一
方面是通过工程设计检验原理的真实性,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迭代修正。旨
在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深化科学
探究过程所获得的科学规律。
二、“科—工整合”科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融入
STEM 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
习,要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合作的态
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工整合的描述统称为科学是工程的基
础,工程是将科学的创意和构想转换为模型实物。在教学目标上对科学、工程意
识的培养有具体的对应,如工程改变人类生活,培养人本意识和环境意识;工程
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程序,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培养系统意识
和科学工程的联系;工程的核心是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在课程标准
的整合要求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在不同主题的设计上都需要进行整合设计,在制
作主题的课程上,对动手能力、审美情趣等进行培养,考察探究类课程上对实践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