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217
第五章 动物生理的影响因素及信号采集
塔尔牛、婆罗门牛。李朝明等对荷斯坦奶牛和娟珊牛进行杂交,发现杂交后代耐
热性能显著提升;张林等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牛在犊牛期生长
发育效果优于同龄荷斯坦犊牛,且在热应激状态下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但杂交
改良需要漫长的时间,以色列自 1930 年开始本地奶牛和荷斯坦奶牛的选育,经
过 30 多年才选育出抗热应激较好的以色列荷斯坦牛品种。耐热型奶牛的本地化
选育目前成效有限,还需开展深入工作。
(2)分子生物学选育
近些年,为推进奶牛耐热性状选育工作,专家们采取了较多分子生物学技术。
其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 RAPD 技术已筛选出等基因,补充了奶牛耐热性状的
候选基因库。此外,转录组学由于能高敏感地定量、定性检测差异基因表达水平,
被广泛运用在畜禽热应激基因研究中,国内对杂交荷斯坦奶牛血液基因组进行了
分析,筛选出 257 个热应激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出细胞凋亡、免疫应答、氧化
还原、细胞增殖与分裂等多个代谢相关通路,为耐热基因筛选提供了新思路,但
转录组学技术仅仅停留在分子层面,还需要蛋白组学和表观性状的辅助证实。除
此之外,为提高荷斯坦奶牛的温度调节能力,Sánchez 通过选择性育种引入了特
定基因,使得奶牛毛发短且光滑,从而增强了蒸发散热和热量转移,但该技术还
存在很多争议。
四、热应激对鸡生理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热应激原理和表现
1. 热应激
1936 年加拿大病理专家 Selye 博士第一次提出应激学说,他认为,应激是指
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
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热应激是应激的一种形式,
是由高温导致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由于肉鸡在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中,对
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敏感,一般认为环境温度为 10℃ ~27℃,肉鸡的生产性能达
到最高(即等热区),但由于家禽没有汗腺,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 27℃时,只
能靠呼吸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家禽的各项生理功能开始紊乱,机体会产生非特
异性的防御应答生理反应,即产生热应激。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