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212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出现多核巨型细胞,是受害精子细胞融合形成所致。
                4. 热应激致精子受精力减弱
                经过 6 周热应激的公猪与青年母猪交配,母猪受胎率降低(62% ∶ 81%)。

            在 20℃下饲养的公猪与母猪交配后的受胎率为 85%~90%,在 33℃下曝晒 3d 后
            受胎率只有 50%~60%;相关报道,用热应激公猪配种的青年母猪受胎率明显降低,
            胚胎成活率也明显低。
                5. 热应激致精液品质下降

                保持精液质量良好的温度为 20℃ ~24℃。睾丸是精子生成的重要场所,哺
            乳动物的阴囊温度通常低于体温 2℃ ~8℃才能保证正常的精子发生。热应激使
            精子在附睾内的运行与成熟受阻碍,睾丸发育异常、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力降
            低、死精数、畸形精子数增加、密度变稀,顶体完整率低,不育公畜增多。将公
            猪置于 33℃下 72h,15~20d 出现精子活力降低,正常精子数减少,后经 55~65d

            方能逐渐恢复正常。每天饲养在 34℃下 8h 的公猪,精子密度较 27℃下降低
            20%~30%。研究发现夏季精子活力下降 55%~75%,精子数减少 0.4 亿 ~0.6 亿,
            头部异常精子、颈部有缺损精子分别增加 12.30%~30.8%、49.5%~81.0%。这可

            能是 8~10 月公猪繁殖障碍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六)热应激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1. 热应激致猪肉气味、色泽变差
                猪皮下脂肪厚,体表汗腺退化,对热非常敏感。热应激时机体耗氧量可达平

            时的 10 倍。体温升高,葡萄糖消解产生大量乳酸,肌肉组织 pH 在屠宰后迅速
            下降,加速了肉的陈化。热应激使 ATP 急剧减少,从而与钙、镁离子结合的量
            减少,肌肉组织系水力下降,屠宰后肉表面渗出水分增多,肌肉丧失弹性而表现
            为僵直,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量增加,猪肉颜色变浅,容易氧化变质而出现异味,

            形成 PSE 肉,影响其风味和适口性。
                2. 热应激致屠宰后猪 PSE 肉比重增加
                有数据表明,夏季屠宰厂 PSE 肉产生率是冬季的两倍。韩国研究人员分析
            发现,PSE 肉发生频率与月份的关系是,1 月份最低(22%),2 月份次之(30.1%),

            7~9 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并在 9 月份到达峰值。
                3. 热应激会加重屠宰企业的损失
                日本的调查发现,在春夏秋冬四季,PSE 发生率分别为 32.4%、46.0%、



            ·200·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