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29
第八章 生态环境评价
方案,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与评价。
跟踪评价的内容包括:第一,对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做出评价;
第二,规划环评中建议的缓解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第三,根据实际监测
结果及规划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不良环境影响的改进措施。
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进一步调整提供明确的参考,倘若
规划环评报告没有详细的跟踪评价方案或今后的跟踪评价工作没有按时合理的开
展,对规划环评减缓措施的准确性就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与改进,将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6. 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是实施规划环评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而
规划环评在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需要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多个方案进行同等深
度的比较,从多个替代方案中选择一个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小、经济效益较高的最
优方案。在没有替代方案进行比较的时候,以保持现有发展趋势与执行该规划方
案进行比较,综合多项因素考虑之后从中选优即“零替代方案”的比较。
倘若缺少对替代方案的考虑,将无法进行各方案之间的判断比较,无法从更
高的层次去分析与决策,无法从比较中实现将环境损失降到最低的同时获取最大
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7. 评价结论
规划环评的目标就是将规划调整建议纳入拟议规划决策中,从源头上预防
和减轻因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最终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发展。
规划环评在实施层面上的有效性最终都需要通过决策环节体现出来即规划环
评活动是否对拟议规划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是规划环评取得预期目标的关
键所在,是发挥有效性的中心环节。倘若规划环评活动对拟议规划决策没有起到
任何的价值作用,那么规划环评活动在决策层面上将毫无意义。
8. 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数据的真实性
《导则》对规划环评各评价环节可采用的方法做了详细的推荐说明。规划环
评应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方法来处理规划分析时的复杂数据。在进行具体的规划环
评工作时,可根据项目的需要选用,遵循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原则,采用定性与定
量相结合、简单实用且实践可行的评价方法,提高环境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