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229

第八章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质法结合起来。同理,仅仅利用能力素质法的学者们也发现他们研究出来的只是
             职业会计师应该具备的潜在的能力,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具备这些能力,也开始意
             识到了解会计师们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的必要性。两者结合使用有助于保持胜任能

             力研究结果与实际工作应用的相关性,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匹配。
                 例如,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目前开创性地提供了一套关于高等教育基准
             的方案,方案中提出在强制性主题的学术研究中必须列示出学习成果,在课程文
             档中也必须包括取得的学习成果。新西兰作为主要应用功能分析法的国家开始注

             重学习成果,引入了能力要素法。类似的工作也在澳大利亚的相关研究机构中
             进行。
                 同时,AICPA 在研究中也开始借鉴功能分析法。AICPA 曾在其研究成果中
             要求必须明确入门级的 CPA 在实践工作中的表现和胜任这项工作应该具备的知

             识和能力。这项“实践分析”的目的是为 CPA 统一考试提供一个参考规范或蓝图,
             以此确保 CPA 统一考试能够选拔出符合高标准要求的人才,使其进入 CPA 行业。
             这也体现了功能分析法与能力要素法的综合应用。
                 IFAC(2003)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劣势,尽管方法的选择和结果准确

             性取决于各组织机构所处的环境,但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已经势在必行。在此我
             们的目的并不是对这两种方法做出区分,而是分别利用他们的优势,更好地识别
             出胜任的会计师所应具备的能力,构建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

                 (一)基于 IFAC 研究的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目的与原则
                 1. 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目的
                 纵观现今会计行业的发展,未来的会计人才应当是并且必定是会计信息化人

             才。所以,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现状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势在必行。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信息化的知识与技能;从会计
             教育角度来看,在理论上对会计信息化也颇为重视,但是缺乏实践环节,导致无
             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从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工作中遇到

             了所学无以致用的尴尬。所以,我们要建立被广泛认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
             任能力框架,以应对供需不相匹配的窘境。这里将在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
             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进行初步研究,其目的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



                                                                                 ·217·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