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51
第四章 大数据伦理道德研究
第三节 数字鸿沟
老龄化与数字化浪潮的交织并行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七次全国
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占总人口的
18.70%,与 2010 年相比上升 5.44%。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而同时,我国数字化社会正在高速发展,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治理
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程度有所加深。线上办公、云中课堂、健康码出行成为当时
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智能手机成为必需品。在该社会背景下,尽管政府已出台
政策,强调应保证传统服务方式的兜底作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
新并行,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的成长环境、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等的特殊性,相对
而言较缺乏新媒体的使用技能,难以很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更无法享受数字所
带来的便利,成为社会的“边缘化群体”。以 40 后、50 后为代表的“数字难民”
与 60 后、70 后的“数字移民”及 80 后、90 后、00 后的“数字原住民”之间形
成巨大的数字鸿沟,老年群体面临看病难、出行难、现金支付难、办事问政难、
获取信息难等生活困境,因此,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诉求是现实存在的。
于潇、刘澍指出,这种数字鸿沟已不是老年人自行审度选择传统的非数字化
生活方式或数字智能生活方式,也不是哪一种生活方式更适合老年人的自身需求,
而是在传统生活方式逐步被数字智能生活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自身状
况与被迫接受并适应数字化生活方式所产生的错位与矛盾。在此背景下,我们不
仅要探讨哪种生活方式更适合老年人的自身需求,还应关注老年人被迫接受并适
应数字化生活方式时所产生的错位,以及老年人身心状况与数字化社会进程之间
的矛盾。因此,在社会环境的迅速变迁与老年群体生活需求改变的背景下,提升
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与新媒体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数字鸿沟到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于 1999 年在《在网
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报告中提出,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
沟”,又被称为“信息鸿沟”。随后,数字鸿沟的内涵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完善,
指由于地域、种族、教育、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原因所形成的人们在互联网运
用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与资源不平等现象。美国传播学者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