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52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Research on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Attewel 提出第一道鸿沟“接入沟”和第二道鸿沟“使用沟”,主要指硬件设备
的可及性不足,“使用沟”主要指互联网使用技能上的差异。我国学者韦路等人
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道鸿沟“知识沟”,指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
“接入沟”和“使用沟”所导致的不同群体在知识获取上的差异。这三道鸿沟成
为学界公认的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
代际数字鸿沟可被视为数字鸿沟在年龄维度上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银发
数字鸿沟”。代际数字鸿沟体现为年长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新媒体接入比率、使用
程度以及借助新媒体获取知识水平的差距。现有的调查数据以及学界的研究已经
充分证明,不同的代际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由于年长一代的成长环境不同
以及自身的生理机能、认知能力的下降,其在互联网的使用能力和素养上与年轻
一代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而这一鸿沟更多地发生在家庭场域中,因此也被一些学
者称为“数字代沟”。
我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数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代际数字鸿沟问
题愈发凸显,老年群体在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上具有一定困难,这不利于积极
老龄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养老治理的智能创
新发展。同时,由于新媒体素养不足,老年群体还存在互联网使用不当的情况,
表现为盲目或无节制地拼单,容易听信、扩散网络谣言等。可以说,在老龄化和
数字化浪潮交织并行的社会背景下,鼓励老年人利用互联网手段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提升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是顺应时代需求,具有积极时代意义的行为。从老
年人自身角度出发,其可以利用互联网提高生活质量、充实精神生活等。从政府
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政府能够利用互联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高治理能力。
二、从代际数字鸿沟到数字反哺
实际上,数字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现象,是文化反哺在数字时代的主要表
现。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视角提出“三喻文化”理论,她
将晚辈向长辈学习的文化传递方式界定为“前喻文化”,晚辈和长辈分别向各自
的同辈群体学习的文化传递方式为“并喻文化”,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
传递方式为“后喻文化”。玛格丽特·米德论证了在社会变迁的巨大推动下,长
辈向晚辈学习这一反向文化传递模式的出现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我国社会学者周晓虹认为,我国也同样存在这种自下而上的“后喻文化”,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