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49
第五章 动物生物技术应用
组织的靶向性不明显,限制其应用。高压均质机等新型制药设备的出现,在提高
脂质体均匀性和稳定性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依然无法完全满足脂质体工
业化的需求。
(2)微球
微球是以清蛋白、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粒径在 1~500μm 左右的球
形载体给药系统,其中粒径小于 500nm,通常又称为纳米粒。近年来,常应用微
球给药系统制备水溶性差、胃肠道渗透率低、口服生物利用率低的药物的口服药。
利用可降解材料制备的蛋白控释微球具有高生物利用率、低药物毒副作用、血药
浓度恒定、控释及靶向等优点。
常用的微球制备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
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应用中多采用溶剂提取法、溶剂挥发法与相分离法,前
两者适用于非水溶性药物的包载,而相分离法更适用于包载水溶性药物。黄慧等
利用壳聚糖为载体,制成胰岛素微球,灌服小鼠进行降糖测试,血糖最大降幅为
50.2%,而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血糖最大降幅 58.7%,结果证明壳聚
糖胰岛素微球口服制剂对大鼠有降糖效果,且与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
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微球系统的粒径大小是影响其在小肠吸收和体内生物分布的
重要因素,粒径越大,包封率和装载量越高;而粒径较小的微球具有更大的比表
面积,可有效提高功能性蛋白口服的生物利用率。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病变位点,
选择相应载体,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各型微球,可以使微球能迅速达到相应的靶
向器官,并在靶部位持续维持有效浓度。
(3)纳米粒
纳米粒载体属于纳米级微观范畴的药物载体运输系统,通常是指粒径在
10μm~1000nm 之间,是一类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胶体微粒。
纳米粒利用空间位阻对包裹的药物进行保护,具有跨越黏膜屏障、改变药物在体
内分布的优点;较强的靶向性可以减少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效的药物浓度维
持可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同时纳米粒制备材料及方法灵活多样,为功能性蛋
白口服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更多参数条件。理想的纳米粒应具备:①有较高的载药
量,如> 30%;②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如> 80%;③有适宜的制备及提纯方法;
④载体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毒性较低或无毒;⑤具有适宜的粒径和粒形;⑥具
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韩丽娜等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胰岛素 / 维生素 B12 修饰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