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47

第五章  动物生物技术应用


                 2. 功能改善
                 (1)吸收促进剂
                 吸收促进剂是指具有可逆、特异或非特异性的,增强胃肠道对功能性蛋白吸

             收作用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促进剂的使用,可提高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和生
             物利用率。
                 吸收促进剂主要利用以下几种作用机理:①扰乱细胞膜上的磷脂层,达到增
             强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黏膜层粘度效果,形成细胞膜孔,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②抑制蛋白水解,提高药物稳定性;③增加靶部位单位时间的血流量,提高细胞
             膜内外药物浓度梯度;④促进剂的阳离子与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增加黏附能力,
             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等。不同理化性质的天然或合成的辅料都具有促进药
             物吸收的作用,常用的吸收促进剂有:生物粘附性高分子聚合物、脂肪酸及其衍

             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卡波姆等本身就是无
             毒性药用辅料,在功能性蛋白研究中主要应用其生物黏附性及促吸收作用,研究
             证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促吸收作用优于卡波姆,效果较明显。吸收促进剂的选

             择应遵循理化性质合理、可逆;少毒或无毒无副作用;可循环再生;作用部位明
             确;价廉易得等原则。但研究发现,使用过程中促吸收机理亦是毒性反应的机理,
             在促进胃肠道吸收功能性蛋白的同时,也有可能促进肠道内对毒素和病原体的吸
             收。促吸收剂用法用量的偏差都会造成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毒性反应。如钙离子

             螯合剂可导致细胞中钙离子枯竭,破坏细胞的肌动蛋白丝,降低细胞间的黏附力。
             虽然对口服制剂中吸收促进剂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临床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促进剂的促进机理如何复杂,“安全、高效”将作为吸收促进剂选用的唯一
             准则。

                 (2)酶抑制剂
                 胃肠道酶的降解作用是功能性蛋白口服生物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功能
             性蛋白与其代谢酶抑制剂一起使用,能显著降低或者抑制代谢酶的活性,有利于
             促进功能性蛋白生物利用率的提高。常用的代谢酶抑制剂有:抑肽酶、Bowman-

             Birk 抑制剂、大豆胰抑制酶、杆菌肽及甘胆酸钠和卡默斯塔甲磺酸盐等。不同
             于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的特异性要求功能性蛋白和酶抑制剂必须同时到达代谢
             部位,往往需要将酶与功能性蛋白共同包裹制成微囊、微球、纳米粒等聚合物,



                                                                                    133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