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19

第三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融合发展



             成为“微时代”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微博、微信等微产品已逐渐演变为大
             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并逐渐内化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微博客正在
             改变媒体的形态,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形成力量的汇集。它们以外

             包式的新闻聚合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动“微
             革命”,催生“微时代”。
                 (二)“微时代”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手机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重新解构了高校德
             育的功能,扩展了高校德育的时空性,提高了高校德育的时效性,创新了高校德
             育的载体形式,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对高校德育工作开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

                 1. 高校德育主体和功能的重新解构
                 学生应成为德育教育实践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然而在传统的高校德
             育实践中,教师总是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的客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
             双向互动,使得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难以推进实施,导致个体人格精神的

             塑造与个性的发展被淡化和漠视,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在“微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以平等和生活化视角切入大学生
             的日常生活,通过简短精练的辩论式、对话式的交流方式探讨社会时政热点、分
             享信息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一交流

             平台和对话模式。这就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
                 2. 高校德育时空性的拓展
                 传统高校德育载体常常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课堂、主题活动、谈话
             等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在场才进行,时空的有限性容

             易使双方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微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环境进一步发展,信息快速传播,以秒更新。正
             是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信息实时传递给大众,让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事
             态进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打破了高校德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

             师生间、教师间、学生间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即时的交流探讨。
                 3. 高校德育方法、形式和途径的创新
                 传统高校德育在方法上重说教、轻互动,教育者往往是居高临下,与受教育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