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20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者之间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平等交流,忽视或轻视个体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
            育。形式上缺乏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地被广大学生所认同,难以激发他
            们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甚至引起逆反。途径上多局限于课堂、校园,相

            对孤立、封闭,缺少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会需要、品德修养
            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
                “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方法、形式和途径。
            微阅读、微语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快速、更直接;微博、微信汇聚起一个个

            的社会焦点事件,引发了大学生对道德的追问;5G 手机平台的广泛使用,手机
            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交
            流与互动;微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让人人都有机会做感动中国的“微尘”。这
            些新的交流形式和平台,打破了过去完全“输入型”的德育模式。

                4. 高校德育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题材滞后于时代,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不同步,
            对当今大学生思想状态和情感需求缺乏反映。进入“微时代”,多样化的传播方
            式及高频的信息更新速度,不断丰富着高校德育内容,使德育的题材新颖多样、

            符合时代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教育内容的丰富,为高校德育载体的发
            展与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微时代”高校德育新方法
                1. 互动交流法

                互动交流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QQ 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实
            时交流和对话的方法。借助网络即时交互的功能,能够在瞬间实现一对一、一对
            多、多对多的同时交流。为使在线交流和思想沟通深入而有效,就要做到内容的
            贴近性、情感的交融性、方式的引导性和过程的互动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网上对话法。教育者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充分利用网上谈话、聊天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展教育,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种自由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过程,可以使教
            育双方产生思想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第二,网上讨论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两
            难问题讨论法”。在微时代,借助互联网,“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积极作用
            更能充分地展现出来。网络上的平等交流消除了面谈时的紧张和焦虑,教育者和



            ·112·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