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25
第四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班级学风建设中的影响策略
高校教师以及全体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精神认可,全体人员才能对大学生学风建
设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把自己当局外人,才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学风建设当
中去。
就当前而言,一些大学生、高校管理者以及一些教师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意识到正确的大学精神导向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层面,一部分大学生忽视
自己的规划、整天碌碌无为,不认真学习,只图眼下的安乐状态,也带有拜金主
义的思想,并且在学术上有着浮躁的心态,对大学精神也漠不关心,也不响应学
校提倡的人人参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号召,这样就使得学风建设成了口号,最终
沦为一纸空谈。在高校管理层面,一些领导不务实、急功近利心态使得高校的价
值观也趋向功利化。他们注重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旨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和评估,忽视高校文化、精神的建设,忽视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不关心在校教师
的教学能力也不关心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关心学校的发展前景,只图在所在
的位置安安稳稳度过任期。在这种情形下高校精神会出现扭曲,大学生学风建设
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在教师层面上,一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学风建设只是大学生
的事情,他们学风不好的原因为学生自身问题及学校的监管不力,将自己置身事
外,没有展现教师在此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也有部分教师存在一些不符合教师规
范的行为,如教风不严,学术抄袭等诚信缺失问题常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
优良学风的形成。出现上述这些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是高校没有科学的大学精神作
为导向,故此需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
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构建正确的大
学精神,一切活动都需要这一指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科学的大学精神要求充分
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首先是领导模范,作为领导需要对高校的发展方向掌
好舵,能承担起学校良好发展的重任,努力带动全校管理者、教师、大学生以及
其他岗位人员构建所在高校良好的大学精神文化以及价值观。与此同时,需要帮
助全校人员认清大学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这一事实,倡导广大在校人员的共同努
力构建良好的大学生精神。其次是教师模范,高校老师需做到治学严谨,严于律
己,在学术方面一定要遵守诚信原则,不弄虚作假,并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及
教风带动学风建设,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学风。最后是大学生模范,大学生须
有远大的学习志向,正确获取知识的态度,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遵守共同纪律,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