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59
第二章 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影响
五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相统一原则。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学
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环境,如
文化环境、法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
合力。
六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原则。这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
统一的原则。在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属于“内
化于心”的过程,道德行为才属于“外化于行”。而且仅仅有正确的道德认知、
深厚的道德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大学生具有坚强道德意
志,产生持久的道德行为。
(三)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德育教育是高等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在中
国,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德
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其
中,政治教育是指路明灯,思想教育是基本要求,道德教育是核心要点,法治教
育是重要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
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这一
目标,《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内容进行了规定。对思政课的内容建设,
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
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
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遵循学生认知规
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
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
根据《意见》要求,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
教育等。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