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95
第三章 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融合发展
系,对受助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使高校与家庭、社会保持有效联
系,并及时将学生的个人诚信情况向家庭和社会公布。
第二,开展扎实的诚信教育活动,利用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保障受助学生
的德育工作成效。高校贫困学生的德育工作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讲座、交流会等活
动,同时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将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传递给受助学生,同时将受助学生中的励志典型、感恩事迹等向社会宣传,
为贫困大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舆论环境。
第三,大力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以及诚信体系。高校应在资助工作中大力宣
传诚信体系和国家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诚信体系的内容,以及触及诚信
底线将要付出的代价。同时,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价值指向,帮助
大学生更加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2)感恩教育贯彻整个过程
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地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一,高校开展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全方
位地贯彻学生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积极
地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同理心,在实
践当中形成感恩之心,同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始终抱有一颗
感恩之心,传递善意。其二,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时,不仅应当重视学
生在经济方面的困难,还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知恩图报的意识。组织学生通过家庭
实践活动了解家人的无私付出。最重要的是,高校的感恩教育还应当帮助学生懂
得自立自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各项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全部工作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同时还面临
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尤
其是贫困学生。贫困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习方面的压力,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方面
的压力。在这样的重压环境下,高校学生容易出现敏感、自卑、焦虑等各种心理
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纾解,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后的社会生
活。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工作,给学生提供
更多的勤工助学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独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勤工助
学属于高校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