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3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第一节 粮食储备制度及发展
一、基于“藏粮于民”战略的粮食储备主体优化
近年来,出现的粮库“硕鼠”、万吨小麦“被忘”七年、直属库“发公告禁
手机录像”等事件,直观反映出我国粮食储备存在问题,危及储备数量和质量安
全。结合当下“藏粮于民”的背景,应眷注现有多元主体在粮食储备制度下存在
的问题,重视社会储备在粮食储备中的作用,进而更好地推进粮食储备体制机制
改革。
(一)我国粮食储备主体的现状和问题
“由谁来储备”是粮食储备主体研究首先要回应的。一直以来,政府储备占
据绝对地位,社会储备日益式微,这也使得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在数量上远超基本
标准,但是成本和效率却始终难以令人满意。
1. 我国现行粮食储备体系
检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可知其按照主体可分为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
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而社会储备具体又包含农户储备与社会企业
储备。此中,政府储备的规模占据绝对的比重,社会储备只占据少数。同时,政
府储备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垂直管理为核
心,辅之以“中央—地方”分级管理,并且中央储备还必须做到“两个确保”。
这一储备结构虽然维持着较高的粮食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耗费较高的成本,尤其
是在粮食储备轮换等环节存在较高的损耗。由此可见,在既有粮食储备体制下,“由
谁来储备”这一问题的法治回应不仅事关粮食储备效率,更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2. 我国粮食储备主体的问题
现行粮食储备体系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近
年来,虽伴随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但改革并不彻底,进而滞碍了现
有粮食储备体系下多元储备主体格局的优化。具言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