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8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展更加成熟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来承担粮食储备之责,缓解政府储备的压力。
            同时,可将粮食储备和粮价调控进行适当分离,政府可以从源头干预粮价,并针
            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进行干预,而将粮食储备的责任以委

            托代理的方式交由具有储备能力的其他机构进行承担。同时,考虑托市临储政策
            对农户收益的保障,政府依然可以继续实行该项政策,但要通过当年粮食生产和
            粮价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以形成合理的收购比例,降低政府直接对市场的干扰。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私人企业储备。私人企业进入粮食储备能够有效打

            破现有粮食储备垄断的格局,一定程度盘活粮食市场,减轻原本完全依赖政府储
            备的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从储备设施优化、储备粮购买等方
            面予以补贴,也可以对这些粮食企业予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参与粮食储备。
            但是受企业逐利性的影响,政府必须加强对私人企业在粮食储备方面资质的审核、

            具体储备流程的监管,以保障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四,提高农户储备,形成规模化管理。粮食储备事关粮食安全,尤其是囿
            于储备技术落后、备荒意识减弱以及粮食价格波动影响等原因,当前农户储粮形
            势严峻。而“藏粮于民”则是强调新时期农户储备在粮食储备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亦是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农户储备也是粮食储备体系重
            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地域广阔、农户较为分散的背景下,提高
            农户的储备能够有效缓解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危机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专业合作
            社或集体经济组织这样的主体将分散的农户储备进行整合,规模化管理,降低农

            户储备的成本,分担农户储备的风险。
                实际上,对粮食储备主体权责的研究,不仅是在解决“由谁来储备”的问题,
            尤其是当下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多元主体日趋突显,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不同储
            备主体之间的权责,很难给予一个确定的比例。这也是之后粮食储备研究中重要

            的问题和方向,是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的目标。

                二、我国粮食安全中粮食储备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2015 年新版的《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

            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
            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将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上升
            到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因为粮食储备在调节粮食供需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