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23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靠水运,但水运还要承担大量工业品、能源的运输,加之港口基础设施不完善和
             缺乏专业的运粮船,将严重制约突发情况的水路运输效率。依靠铁路运输的也有
             严格条件,首先是天气状况,如果出现冰冻天气,将制约铁路的运力。其次,粮

             食生产区的集中能力和需求地的分销系统不健全,难以实现粮运的快速通达。同
             时,我国面临的现状是粮食流通具有明显的长距离特点,粮食需求地地形条件和
             生态环境复杂,造成长距离流通压力增大。
                 (六)我国粮食安全中粮食储备体系的应对对策

                 1. 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
                 粮食储备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标准,适当规模的国家粮食储
             备可有效平衡政府财政负担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达到最优目标。对
             一国政府而言,因为所拥有的资源有限,不会刻意增加储备量,民众要求政府增

             加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但是这种矛盾最终会达成一种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职能的增强,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的手段不断被深化。目前,我国粮食储
             备规模比较高,应通过轮换和市场的作用,使粮食储备规模达到合理区间。粮食
             储备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储备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必须制

             定合理的储备规模,控制储备成本。如果粮食储备量过低,无法保障粮食安全,
             过高则增加财政负担,平衡两者的关系,应综合考虑粮食供需状况、国际粮价市
             场和政府的财政能力等多重因素。具体应从安全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从保障安
             全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安全范围是 17%~19%,但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

             这个限度应提高到 20%。另一方面是成本,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粮食储备的运行
             费用应是原商品价值的 20%~25%。
                 从储备类型来看,一是安全储备,联合国联农组织认为一国粮食安全储备最
             低规模应达到 400 亿 ~500 亿千克,这个量随人口的变化而波动。另一个是调节

             储备,是随着生产规模、国家财政状况和宏观政策而调节。因此,粮食储备不是
             越多越好,是实现安全最大化的同时,降低储备成本,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首要
             是科学判断粮食安全形势和政策的明确稳定。确定粮食储备规模的原则主要包括
             三方面:第一,安全性。粮食储备的规模影响粮食安全目标实现,主要目标是保

             证供需平衡,通过吞吐量的调节实现供需平衡,因此,确定科学有效的吞吐计算
             方法,才能达到目的。第二,经济性。粮食储备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
             财政能力,过多会造成财政负担,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粮食储备经济



                                                                                  ·1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