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27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6 至 9 月,价格上涨至最高点,在美国南部,粮食市场中玉米、大豆价格均突破
最高指数,小麦价格涨至最高点;在9月份,市场中谷物价格质素都达到了最高值,
之后稳定。持续下降。2016 年,谷物价格指数下降至最低点 141,2017 年上半
年价格有所回升,2018 年,谷物价格指数有所增长,相较于 2017 年增长 13%,
2019 年,开始小幅度下降到 164%。
2. 对我国粮食市场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较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调控
能力,确保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保持平稳,缩减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
响,为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合理调控粮食储备量,我国实行进口配额管理。我国
粮食进口配额量较少,我国水资源、耕地面积缺少,土地种植收益较低、市场比
价失衡,影响了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的供需关系,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现
阶段,国际粮食价格秩序走低,粮食供给并不阻抑,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和国外市
场粮食价格相差数值逐步扩大,导致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增长,粮食市场也被国际
市场粮食价格所影响。
国际市场上,大米供给相对充足。从 2008 年开始,国内大米价与国际大米
价格差价保持较高水平,进口大米价格低,对国内大米产生严重影响。我国进口
的越南大米同本国南方地区的大米存在很高的价差,2015 年价差达到一吨 1200
元,近几年,我国大米市场价格下降,但价差仍在一吨 500 元。进口粮食价格与
国内粮食价差影响了我国大米进口占比,2017 年达到了历史最高进口量,严重
影响国内粮食市场稳定,出现国内粮食供给过剩的问题。我国粮食储存量一直持
续走高,旧粮难以及时消化,新粮无地储存,导致我国粮食严重亏损,许多大米
加工厂难以生存。随之,我国采取对应政策调整粮食供给,通过低价收购粮食、
加大力度为新粮腾出新空间等方式,调控大米进口量。
(二)国际粮食供求发展趋势
我国乃至全球粮食需求量逐步增长,主要是因为全球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
脚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快,这也有利于扩大生产粮食能力,利于引导我国粮食
产量增长。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有潜力能增量、增产。主要是因为土
地产量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几年,全球粮食量增长主要
依靠发展中国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油籽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谷物需求不断上
升,大豆的需求量增长,进口份额比例加大,大米仍是进口热门产品之一,其中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