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32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备制度和提供完善的粮食储备财政支持政策,实现在一定资源约束下政府粮食储
            备规模达到国家粮食安全的边界上,以最优布局、最小成本和最高效率对政府粮
            食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形成责任分明、财权事权相匹配、层级清晰、协调有度的

            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短期和局部粮食市场供求平衡。政府粮食储备宏观
            调控只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调控手段之一,在实施粮食市场调控中,要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与其他粮食宏观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
            府粮食储备调节粮食市场的积极作用。

                2. 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
                为给予地方粮食储备财力支持,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保证地方合
            理的储备支出水平。中央向地方进行粮食储备转移支付时,会要求地方政府提供
            配套粮食储备资金,或者直接指定资金的粮食储备用途,地方政府只有满足这些

            条件,才可以获得来自中央转移支付的粮食储备资金。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储
            备转移支付形式采用有条件的非配套性转移支付形式,粮食主销区采用有条件的
            配套性转移支付形式。
                中央政府在提供有条件的粮食储备转移支付时,与无条件粮食储备转移支付

            相比会造成一定的效率损失,导致福利水平的下降。尽管中央对粮食产销区粮食
            储备资金的转移支付会有一定的效率损失,但可以保证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地方
            特定的粮食储备活动,为实现中央政府粮食安全的既定目标,中央政府更偏向于
            有条件的粮食储备转移支付形式。但考虑到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实际,在实行有

            条件的非配套性转移支付的前提下,要确保中央对主产区粮食储备的转移支付水
            平。销区在实行有条件的配套性转移支付前提下,中央可适当增加对销区粮食储
            备的转移支付力度,销区再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保证储备的资金需要,同时鼓
            励销区以多种形式拓宽储备资金来源渠道,充实销区储备粮规模。

                3. 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
                当粮食市场供过于求时,销区不主动到产区购买粮食,产区多余的粮食无法
            销售出去,粮食储备库存压力加大,财政压力加重;当粮食供不应求、粮食价格
            大幅上升时,销区则会多方争抢粮源,而产区这个时候往往“憋粮”惜售。通过

            构建产销区粮食储备利益协调机制,使当粮食主产区粮食丰收、价格下跌、供过
            于求时,粮食主销区能够及时从主产区调入粮食,从而缓解主产区的库存压力,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当粮食主销区粮食短缺、价格上涨、供不应求时,粮食主产



            ·2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