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33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区能够及时向主销区调运粮食,保证主销区粮食供给。要建立产销区长期稳定的
购销协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产销区协议价格补偿机制。产销区购销协议的实施,需要确定合
理的协议价格补偿。粮食价格由粮食生产成本决定,粮食生产成本包括要素投入
品价格、粮食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土地使用机会成本等。主销区由于粮食生产成本
过高,与主产区相比,不具备市场优势,销区需要对主产区粮食价格进行补偿。
如果协议补偿价格过高,粮食主销区则会选择到市场上自由购粮来补充本地粮食
需求的缺口;如果协议补偿价格过低,粮食主产区会出现违约倾向,在合适的时
间选择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粮食。二是要完善产销区购销协作支持机制。铁路部门
和交通部门对粮食主产区向主销区运销粮食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证运力和
运输渠道通畅,并在运费上给予补贴支持。农发行应对产销区协作提供贷款支持
和便捷的跨省结算服务。
4. 建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
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粮食流通对运输方式、仓储条件、物流基础设施等有
具体的要求,要科学组织粮食运输,加大粮食运输支持力度,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
一是要完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作为粮食主产区的东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
粮基地,承担着北粮南运的重要任务,但粮食运输有效的通道并不畅通,配套物
流节点建设滞后,储备库布局不合理,产区粮食运不出去,销区粮食运不进来,
制约粮食产销衔接。要大力发展散粮火车、铁路集装单元化运输,弥补粮食铁路
运输短板。全面推行粮食运输“四散化”,积极加强主产区散粮收纳、发放设施
以及销区的铁路、港口散粮接卸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散粮公铁水联运,提高粮食
运输环节效率。加强粮食储备库建设,在重点线路上建设一批中转仓容。
二是要加大粮食运费补贴支持力度。以水稻运输为例,2010 年从黑龙江虎
林市迎春站运输到上海市何家湾站,铁路直达运输费用平均 217 元 / 吨,铁水联
运达 360 元 / 吨(不计卸车、装船造成的损耗)。为缓解东北地区粮食收储压力,
2013 年中央财政对除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外的 28 个省份到东北地区采购
粳稻(水分≤ 14.5%,杂质≤ 1%)、玉米(水分≤ 14%,杂质≤ 1%)运粮入
关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加工或者充实地方粮食储备的,按每斤 0.07
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到 2016 年,粮食从吉林松原运到四川走铁路运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