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31
第一章 粮食储备模式与制度
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手段。
目前粮食市场的特点是,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性收购掌握粮源,形成了政府
调控政策主导市场粮价基本走向的格局;另一方面粮食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大
型粮食集团正利用资金、品牌、管理以及物流体系与营销网络等优势,提高市场
占有率,增加控制力与影响力。政府粮食调控能力和方式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粮食储备过多,会占用资金和资源,造成浪费,也无法正确反映市场供求;粮食
储备过少,又不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宏观调控储备需求和调控速
度、成本等因素中取得平衡,建立适度规模的调控储备也是各地合理仓储设施规
模测算的重点因素之一。
3. 保护农民收益的重要需求
只有提高广大农民的收益水平,才能实现富民目标,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
益,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粮食储备,防止粮价大幅下跌。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粮食
储备,以便在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中,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解除种粮农民
的后顾之忧,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市场调控主要目标是防止粮价
过度上涨影响物价稳定和居民消费,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保护农
民收益的储备应以能够保障农民基本收益为目标,应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
营,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降低农民种粮成本、
提高种粮质量、拓宽农民销售渠道等来增加农民收益,不应过度增加粮食储备。
因此满足农民基本卖粮需求是各地合理仓储设施规模测算的第三个重点因素。
(二)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
1. 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
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产生的直接目的是为确保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保障国
家粮食市场安全需要。在粮食市场供求失衡时,等待市场的力量自觉提供支持往
往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极不可靠的。因此,一方面单靠市场的力量无法根本解决
粮食市场供求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在整合资源应对粮食市场供求失衡情况时
具有强大的作用。政府通过建立粮食储备的手段干预调节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储
备宏观调控机制,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来保障粮食市场安全。政府粮食储备调控
具有短期调节的特点。
当短期粮食价格波动或突发紧急事件时,通过政府粮食储备吞吐调节以达到
稳定粮食市场的目的。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观调控机制应通过制定合理的粮食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