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14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1)中央与地方粮食储备权责不匹配
                中央和地方在粮食储备分工的不合理导致了权责不匹配,突出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事实上打破了中央和地方在原有粮食收储中

            的权责划分。此中,中央事权范围内粮食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储粮的职权远
            超中央储备粮范畴。临时性收储往往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和配合,但是地方享有
            的职权过小,难以有效监管和处罚,呈现权责不匹配的状况。二是中央和地方粮
            食储备权责的划分难以满足应急需求。中央储备主要调节全国粮食供求和产销区

            平衡,而地方储备主要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但在现有的粮食储备中,中央和
            地方储备粮存在储备品种高度重合、储备库的选址不合理,储备功能定位不明确
            等问题,使得应急状态下,储备粮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比例失衡

                当前我国社会储备数量较少,也未纳入国家粮食储备计划之内,缺乏国家层
            面的管理制度。社会储备包括农户、企业的储备,事实上我国社会储备粮规模较
            大,客观上能够发挥保障粮食安全的储备作用,但实际上由于社会储备主体缺乏
            明确定位和责任,并不能真正实现储备粮的市场供给作用,以至于在发生突发事

            件状况下难以承担释放储备粮以供给粮食的责任,从而从根本完全依赖政府储备。
            从另一角度而言,其弊端也直接导致政府储备规模难以清晰界定。
                (二)粮食储备主体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粮食储备主体始终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多元储备主体格局,从理论层面

            和域外实践经验予以深入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粮食储备主体优化的理论基础
                粮食储备不同于粮食,其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一方面,其负担的平抑物价等
            功能具有明显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另一方面,从粮食安全的视角看,粮食储备

            是为了确保社会公共利益,往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显著,又具有较强的外部效
            益。基于此,在粮食储备主体优化的路径选择上,始终要强调政府对于粮食权的
            调控,以及对储备粮基本数量和质量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储备可能缺乏对经济效益的侧重,但并不是完全不计成

            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以确保粮食安全。这其中与委托代理理论具有重要联系。所
            谓的委托代理理论实际上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通过委托代理关系,是为
            所有权人的利益最大化而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或激励、约束机制。因此,从委托



            ·2·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