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50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1. 地方储备粮食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方储备粮的管理不能只进行片面管理,它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根据隶属
关系实行省本级、设区市本级、县(市、区)级三级分级管理,最小单元按县级
行政区域分配储备任务,如果粮食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一些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
是本区域的粮食安全。例如,新冠疫情暴发期间,部分地区粮食供应不及时,而
一些有富余的地区为确保当地粮食安全,不会主动动用储备粮去缓解缺粮现状,
客观上加剧了短期内粮食紧张局面。虽有粮食安全应急预案,但涉及各层级响应
不及时、调控达不到预期目标,使储备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粮库对于中
央粮库而言具备战略性意义。例如,在 2006—2015 年这 10 年间,实现了全国跨
省之间的散粮运输比例达到 80% 这一目标,进而实现粮食的有效供给。但是粮
食储备在调控过程会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其中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造成一些
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当前地方粮食在储备库方面的现象改制。例如整体协作
机制不完善,或粮食储备库在管理过程中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 地方存储轮换周期较短,运作空间较小
粮食轮换属于一种实物经营的硬性风险,到轮换周期时就必须上报轮换数量,
在轮出之后 4 个月内的有效期必须实施购进,不论粮食价格有多高,从轮换周期
开始一直到粮食的产新进行收购,粮食的轮换大多集中在 5—8 月,市场上能够
运作的空间实在太小,而且又和市场主体存在博弈现象,在运作、决策方面的风
险都较大。此外,地方储备粮轮换机制相较于中央储备粮在轮换方面的费用,相
互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中央储备粮可以在当年产新粮进行收割之前展开轮换收
购工作,可地方储备粮却要求既是当年生产又是新收割粮食,相较于中央储备粮
进行的轮换在收购时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在粮食收购进度上产生了制约性,
导致粮食价格逐渐偏高,轮换进度过于缓慢。
3. 地方储备粮在保管中的正常损耗,应由粮权持有者负责
粮食是具备生命的物质,在实际保管过程中会进行生命活动,消耗一定量的
干物质。按照最新颁布实施的有关粮油仓储、储备粮的管理法规,其中明确规定,
粮食在保管中的自然损耗,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属于正常合理的现象。但是这部分
损耗由承担储存的企业负担是不合理现象,原本自身在保管方面所拨付的费用就
较低,损耗如果再由企业负责,就是变相增加保管方面的成本。应该是储备粮在
保管中的自然损耗由粮权的持有者负责,储备粮在保管时如出现超耗现象再由企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