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48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二)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粮农增
收和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粮食生产成本的明
显上升,虽然近年来粮食补贴规模不断增加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不断加大,
总体上仍不能弥补成本上升所导致的利润损失。从中长期来看,为了确保粮食主
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
机制的重点是:第一,中央财政可根据粮食主产县粮食产量、商品量增加的多少、
贡献的大小,在现有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第二,
完善对种粮农民、产粮大户和合作社的补贴制度。在保持原有各种粮食补贴的基
础上,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新增补贴要重点向种粮大户
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并在信贷、科技推广、农业机械作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扶
持。第三,建立农资综合直补与农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第四,加大投入力度,
优化农业投资结构,扶持粮食主产区改善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三)改善平衡区生产条件
一定的耕地保有量是粮食生产保障和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
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依靠扩大粮食播种面
积来增加粮食总产量已不现实。从中长期来看,现有粮食平衡区经济持续发展的
趋势不可避免,若平衡区的经济发展以不断减少耕地为代价,将很可能导致粮
食播种面积的大幅度减少,这会对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埋下隐患。数据显示,
2000—2008 年,平衡区的耕地面积从 389924 千公顷下降到 359117 千公顷,减
少 79%,净减少 30807 千公顷,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3041% 下降
到 2008 年的 2950%。从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来看,减少绝对量最大的是平衡区,
其次是主产区,再次是主销区,相对量减少最大的是主销区,其次是平衡区,再
次是主产区。因此,在未来的粮食生产与布局中,要注意水土资源的制约,在密
切关注平衡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同时,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等基
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完善西北地区水利灌溉设施,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努力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抗旱能力,是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保证粮食产
量稳定增长的基础。
(四)加快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协调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的粮食供需平衡关系,不仅要依靠提高粮食生产保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