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70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玉米的就仓干燥试验,将玉米水分从 15.3% 降至 14.2%,单位能耗 2.66kW·h /
(1%·t),干燥后全仓玉米的水分分布相对均匀,且运行成本低,综合效益明
显。中央储备粮大理直属库王鑫等人利用离心风机与单管风机组合的方式对平均
水分为 16.3% 的玉米进行就仓干燥降水试验,成功将玉米水分降至 13.8%。河南
工业大学的专家在秋冬季节利用低温、低湿的自然空气条件,对高水分的稻谷进
行就仓机械通风降水,利用近 4 个月的时间,将稻谷水分从原先的 16.6% 降至
14.4%,同时使粮温下降并始终处于一种低温状态,且粮情稳定,粮食品质指标
基本保持不变。
(二)高水分粮就仓干燥技术的机理与过程
1. 粮食干燥的基本理论
粮食的干燥方式有很多,如自然晾晒、烘干等,但就其干燥原理来说,大多
数干燥方式都是利用干燥空气介质与被干燥粮食之间的水蒸气分压差,使粮食内
部的水分蒸发至干燥空气介质中,从而与气流一起移出粮堆。而建立这种水蒸气
分压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降低干燥空气介质的湿度,使干燥空气介质中水
蒸气分压降低;二是加热空气介质的温度,经加热干燥后的空气介质与粮食接触
使粮食温度升高,从而使粮食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升高,从而建立空气与粮食之间
的水蒸气分压差。
2. 粮食干燥的过程
粮食的干燥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过程,粮食内部的水分先以液态或气态的形
式沿着粮粒毛细管扩散到粮粒表面,再由粮粒表面蒸发至干燥介质中。在储粮仓
内,粮食的温、湿度分布基本均匀。粮食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湿热传递是吸湿或
自然蒸发取决于粮食的平衡湿度和环境空气的状态参数。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即
使粮食中的水分能自然蒸发,其干燥速率也是很慢的,要加快粮食水分的蒸发速
率,就必须改变其外部条件,促使其内部水分向外迁移。在加热通风干燥时,经
加热后的湿空气介质首先是加热粮食,受热后粮食内外会形成温度梯度,其表面
的水分开始向外蒸发,当粮食表面水分逐渐减少后形成湿度梯度时,这种湿度梯
度就会促使粮食内部的水分向外迁移。温、湿度梯度共同构成了粮食内部水分向
外传递的推动力,促使粮食内的水分从内向外迁移。
粮食干燥是粮食表面水分汽化与内部水分扩散迁移同时进行的结果。两者的
影响因素不同,热空气参数影响的是粮食表面水分的汽化,温度和粮食的结构、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