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粮食贮藏与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P. 71
第三章 粮食仓储技术与管理
理化性质等参数则影响其内部水分向外传导的过程。所以干燥时,粮食表面水分
的汽化速率与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是有差别的。在粮食干燥速率表现为受表面汽
化过程控制时,粮食表面有足够的水分向外蒸发,粮食不断从热空气介质中吸收
热量,全部用于其表面水分的汽化,所以粮食不升温。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粮食
干燥过程的前期,在干燥时,改变空气介质的参数,可影响干燥速率。粮食干燥
速率表现为受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时,粮食表面已逐渐干燥,此时粮食开始逐渐升
温。这时可以通过降低粮层厚度,缩短水分在粮食内部扩散的距离,减少水分在
内部扩散阻力等措施来改善粮食内部的水分传导,从而达到强化干燥的效果。
(三)粮食就仓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粮食就仓干燥的分类
(1)按粮食干燥方式
粮食干燥过程本质上是个复杂的质热交换过程。干燥粮食的方法有很多,按
照干燥的操作形式,主要可分为自然晾晒和机械干燥两大类,机械干燥又可分为
高温快速干燥和低温缓速干燥。就仓干燥也被称为“整仓干燥”,属于低温缓速
干燥的形式,接近自然晾晒,能最大程度保证干燥后的粮食品质。根据进入粮仓
内的空气形式以及粮食在仓中的干燥形式,可把就仓干燥分为以下三种:自然通
风干燥、加热通风干燥以及搅拌通风干燥。
第一,自然通风干燥。自然通风干燥是指不加热空气介质,主要是利用风机
将外界自然空气直接送入粮堆进行干燥作业。自然通风干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
干燥方式,在就仓干燥领域应用的比较早。早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国家
就开始利用自然机械通风干燥技术对新收获的粮食进行干燥。美国、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先后研究过利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开展粮食就仓干燥试验,并取
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俄亥俄州的科学家对初始水分为 20% 左右的玉米、
大豆、小麦等农作物采用自然通风干燥的方式进行就仓干燥试验,可在 4~8 周的
时间内将上述农作物的水分降低到安全水分。近些年,我国在就仓干燥领域的研
究也有很大进步,我国东北、西北等地区的一些粮食仓储单位在粮食储藏期间或
是新粮收获季节,对粮食进行自然机械通风,取得了很好的降水效果。虽然自然
机械通风干燥投资少,所使用的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干燥后的粮食品质较好。
但干燥周期一般较长,要想达到理想的干燥效果,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对
粮食进行通风干燥,同时在干燥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受天气影响较大,严重限制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