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P. 122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in Personnel Archives Management


            同时密切关注网络病毒动态,适时对服务器和客户端查毒和杀毒。

                三、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档案数据资源体系的变化
                1. 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广
                档案馆是集中统一永久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科学研究
            和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所以档案过去的功用主要体现在维护和传承党

            和国家的记忆上,这在一定程度限定了档案的来源,它们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
            位经年累月后精挑细选的“成品”,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来源更多地倾向网
            络化、社会化、平民化。来源于互联网的数据多。互联网是当今信息资源的最大
            产地,中国是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网民人数的增多以及网

            页数量的暴涨使得网上信息成为档案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档案部门更关注民生
            民意是档案数据来源的另一大变化。这几年,档案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更加
            注重收集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国际档案日的宣传主题从“档案在你
            身边”到“走近档案”,都是在呼唤大众的社会档案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档案、

            关心自我。日常生活中,日记照片、录音录像、获奖证书、购物发票、就诊记录、
            行车线路、消费信息等等都和自身息息相关,虽然这些信息对他人毫无用处,但
            它是自己历史的一部分,对自己有重大意义。国家号召全社会建立家庭档案和个
            人档案,“全民皆档”使得档案来源更草根化、生活化。

                2. 档案数据的内容更丰富
                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信息资源是安身立命之本,档案数量越大、门类越多就
            越有利于档案价值的发挥,强化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大数据时代早已让 IT 行
            业风起云涌,后知后觉的档案部门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档案数据本身也发生了变

            化。一是档案数据数量增大。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资源总量大且迅猛增长。单
            个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不算大,但全国各个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总和就可以称
            得上大数据。大数据时代,随着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扩改建工程项目从开始启
            动到逐步完工,档案馆馆藏容量大大增加,档案馆势必要全面完成存量数字化、

            增量电子化任务,且在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仍将实行“双套归档制”,
            这些移交、寄存、撤转并改档案数量轻易就能使档案馆馆藏存储量达到 TB 甚至
            PB 级,形成海量规模。二是档案数据类型增多。档案馆的馆藏档案通常包括纸质、



            ·112·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