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P. 80

数字信息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zation in Personnel Archives Management


            充分激发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参与主体(综合覆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和个
            人层面)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国家档案馆档案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创建,结合行业
            发展实际明确具体评价指标,引导档案馆和相关从业工作者对照标准找准差距,

            及时做出整改优化举措,助推档案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促进档案治理能力与
            档案治理体系相匹配,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核心,
            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活机制、促服务,以期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推动档案事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二)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建构路径
                一是档案自治建设。档案自治建设指各省级国家档案馆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
            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在行政上相对独立,在各机构的权力范围内处理本机构
            的档案工作及档案事务,治理内容包括含档案开发和利用在内的档案资源体系建

            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安全管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内容。档案自治
            建设是档案治理的立足之本,档案治理只有首先从各档案馆自身出发,因地制宜,
            才能够探索出更符合本省发展情况的治理路径。二是档案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为“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即要实现档案治理的法治化,就是要实现档
            案行政体制机制的法治化与现代化,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 4 个角度同
            时展开,这个过程离不开档案机构、档案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与支

            持。三是档案共治建设。档案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具体体现为档案共治,
            即在治理过程中档案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的沟通对话和充分参
            与,并以一定的合作方式进行互动,鼓励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形成合作关系,协调
            各方的利益共存,共同促进档案事业向良好方向发展。档案共治过程中,需要各

            个治理主体找准自己的角色及定位,并充分发挥治理主体的作用,包括档案机构
            的社会服务功能及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对档案治理的意愿、观点及
            建议等。档案共治建设关键在于群众的广泛参与,社会群体和个人通过省级国家
            档案馆提供的各种渠道参与档案治理,形成双边监督互动管理机制。社会各群体

            和个人既是档案治理的参与者,又是档案治理的监督者和受益者。档案馆要实现
            高效治理,需要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而社会群体
            和个人通过参与档案治理,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



            ·70·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