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151

» 第六章  农产品检验质量控制




                中如何提高种苗品质的有关措施。
                    (一)我国小麦种苗生产情况
                    结合我国小麦种苗育种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符合我国优质种苗产业发展需求的小
                麦种苗育种技术研究,为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若不加强对
                小麦种苗培育的关注,将导致种苗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下降,难以适应新时期小麦生产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小麦种苗育种的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地区试验
                的需要,进行好的品种选配外,还要注意怎样保证种苗的质量和纯度。
                    与此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应该对种子繁育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种子种植、

                生产、繁育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贯彻落实,从各个方面着手,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
                术全面地融入作物改良的实践中,更好地满足小麦种子的产业化需求,提高小麦种子
                生产的专业化能力,尽量避免因为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自然突变、不适合的繁殖
                方法、不良的授粉条件、不良的环境与栽培条件、病毒侵害等原因而导致的品种混杂、

                退化的现象,从而保证小麦种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综合我国小麦种植生产繁育的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三圃制繁育程序。具体是结合实际来落实相应的穗行比较圃、穗系比较圃、

                原种圃的设置,同时科学优化方案,满足提纯复壮的要求,实现优质种子的繁殖,使
                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二是二圃制繁育程序。是对三圃制繁育程序的简化,能
                满足实践中缺乏株系圃的情况,整体操作较为简便,适用于生产原种,能体现出繁殖
                原种数量大、选择多以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三是一圃制繁育程序。这种方式是结合
                具体情况要求满足混合脱粒再种于原种圃,具有作业速度快、整体化简单等优势,能

                更好地满足新品种培育的要求。四是四级种子繁育程序。主要就是在种子繁殖中,体
                现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的情况,唯一种源则是育种家种子,不仅体现
                出限代繁殖,还能落实相应的高质量监督及管理的要求。五是三级种子繁育程序。在

                种子繁育实践中,应落实相关繁育工作的要求,能体现出混杂环节少、避免基因流失、
                种源质量高等优势。
                    (二)小麦种子繁育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着过高的去杂用工成本问题,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具体种子管理环节

                应从实际出发,落实细节工作,做好规范化的去杂工作,从整体上落实种子繁育质量
                要求。由于人工成本因素,部分企业难以按规范标准落实,忽视了相应的监管、审核
                与评价工作,在实践中没有严格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执行相关标准,虽然当前繁育基
                地去杂效率高,却存在着难以保障种子品质的情况。

                    二是存在着种子繁殖材料代数高,导致繁育种子纯度低的问题。在小麦种子生产
                繁育环节中,存在着育种家种子属于种源的情况,应把落实种源质量作为主要工作。


                                                                                         • 137 •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