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153
» 第六章 农产品检验质量控制
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全方位实现小麦繁育基地的整体水平提升,以保障种子繁育工作
的可持续化发展。
3. 保障提纯复壮技术落实到位
一是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实践中,主要涉及小麦提纯复壮技术,包括选穗、穗
行比较、混系繁殖等内容。具体来说,选穗主要是针对成熟的小麦,利用种子田或大
田选择优质单穗的方式。在小麦收获前 3d,在旗叶未干枯时,选择满足于典型性状的
穗,落实相应的合理化搭配,从小麦植株穗节处剪,同时打捆处理,在标记的基础上
开展必要的信息记录。在晾干麦穗后,开展单穗鉴定工作,同时剔除混杂及不良单穗,
并开展剩余穗的脱粒处理。之后筛选种子形状,集中包装。小麦播种过程中,落实穗
行圃的行距、株距及行长的技术规范要求。在具体的评选植株生产环节,标记处理杂
劣穗行,对于非杂劣穗行,则选择相应的混合收获方案。针对混系繁殖,通过混收种
子播种于良种圃,并开展相应的高质栽培、加速繁殖后生产原种。从这个角度来看,
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应考虑到这种繁育模式的特点,积极探索如
何实现高质量的良种繁育发展。
二是四级良种繁育程序。此种繁育模式主要体现出育种家种子为种源的特点,应
满足于高质量种子繁育的要求,发挥良种繁育的优势,更好地符合大田生产要求。四
级良种繁育模式主要体现出稳定性特点,没有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选择,可以避免繁育
种子存在遗传漂变等问题,能够展示出在保证优良品种的种性及纯度方面的优势。
4. 严格按照规范种植管理
在准备工作中,应落实相应的整地与施基肥处理工作。耕深适宜在 25cm 左右,
并从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等方面考虑施肥量。同时,在选择播种量的过程中,应考虑
种植条件、小麦品种以及往年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可以选择统一化的专机播种方式,
满足 3~5cm 的播种深度。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还应加强相应的肥水管理,适时浇灌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及
灌浆水等,同时开展必要的施肥工作,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初期追施叶面肥。考虑到
种植业规范化的要求,应做好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叶枯病、白粉病、纹枯病、
锈病、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合理选择用药,实践中采取综合多样化
的防治措施,不断提升小麦植株的生长质量。
5. 种子收获后处理
种子收获后处理,应加强种子的加工、包装及贮藏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种子加工环节较为复杂,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应重视准备工作,加强相应
的预加工处理,从基础作业入手,并落实相应的精选环节中各个工序及方法,同时重
视后续所涉及的种子分级、药剂处理等环节。
•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