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169
» 第七章 基层农产品的检验检测研究
第六,不符合项内容。对档案查询、现场审核发现的问题,需开具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需包含对应的相关标准条款号、事实陈述、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等相关
内容。
一是不符合项的种类。检测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符合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文件的不符合项;设备的不符合项;人员的不符合项;记录、报告的不符合项;设施、
环境的不符合项;其他不符合项。按照不符合项可能造成危害性的程度可分为严重性
不符合、一般性不符合、轻微性不符合。二是开具不符合项。内部审核可对发现的问题,
经被审核人同意可开具不符合项。例如,在翻阅档案过程中发现某样品原始记录未按
《程序文件》中《原始记录填写和校核程序》要求杠改并超过程序文件中规定的修改
次数,内审员应当及时把不符合事实、性质判别如实记录到内部审核检查表中,科室
负责人当场签字确认,末次会议时通报不符合项情况。开具的《不符合工作记录》发
送至该科室,该科室对不符合项原因作出具体分析,对不符合类型、不符合依据、不
符合程度进行判别,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的建议,同时启动《纠正 / 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该科室对不符合项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后,内审员核查是否达到纠正与预防措施
的要求并进行验证。该不符合项要体现在《内部审核报告》中,具体内容涵盖如下:
被审核科室及科室责任人、内审时间、内审人员名称;不符合项描述。如发现某原始
记录对填写错误部分随意涂改并超过《程序文件》规定的修改次数,不符合依据为《原
始记录填写和校核程序》中某;不合格类型为实施性,不符合程度为一般;原因分析。
检测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原始记录填写和校核程序》理解
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该程序执行,纠正错误填写时,需用两条平行线将错误记录划掉,
正确数据填写在错误记录上方,并要填写更改人姓名的程序操作;同时,错误修改次
数超过《程序文件》规定;纠正、预防措施。对被审核人及科室其余检测人员开展《原
始记录填写和校核程序》的宣贯,并及时整改,责任部门及被审核人签字确认;结果
验证(检查是否达到纠正和预防的要求)。对宣贯内容进行现场随机抽查,检查是否
正确的理解原始记录的涂改要求,确认检测人员能够理解原始记录的涂改要求,该不
符合项即可关闭,验证(部门)人签字并填写验证时间。三是末次会议。检测机构管
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出席末次会议,会议由内审组组长主持,公布不符
合项,宣读不符合项内容和审核结论。不符合项需启动纠正与预防措施,后期纠正与
预防措施由内审人员跟踪验证,同时做好会议人员签到及会议记录。四是纠正措施及
不符项关闭。不符合项整改时需融会贯通,针对存在的类似问题归类,一次性整改。
到达纠正措施规定期限后,内审员负责跟踪性验证,检查是否达到纠正和预防措施的
要求,最终经质量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对不符项予以消除及关闭。后期遇到同样问题,
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准则、体系文件,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达到内审效
•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