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P. 314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
Quali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二是探索推广农产品电子标签(追溯码)制度。
由县级农产品监管部门牵头,对分散在企业、协会、各部门的涉农电子标签(追溯码)
进行统一管理。以县级农产品监管部门作为电子标签持有人,统一负责对电子标签的
使用许可、发放审批、台账管理等工作。电子标签管理依托县域综合性监管信息平台
来开展,记录生产者基本信息、产地环境信息、质量检测信息、农药兽药使用信息、
认证信息、品牌信息等,使电子标签成为反映农产品质量、品牌等信息的综合性标识。
电子标签既可用于信息追溯,起到追溯码的作用;也可打印出来贴在农产品包装上,
起到合格证的作用。建立电子标签使用许可和发放审批制度,生产者经审查合格后才
能获得标签使用权;电子标签实行批次管理,一个批次发放一个标签,生产者必须事
先向县域综合性监管信息平台提出申请,并提交生产记录、自检报告等材料,监管机
构利用监管平台的综合信息进行审核,确认产品合格后才发放批次标签。对于许可使
用电子标签的农产品,政府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免费追溯系统、建立公用品牌
等方式给予支持,提高标签农产品的价格,吸引更多人使用电子标签。三是对农产品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做出统一规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
个领域,需要统一标准、统一编码技术,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无
缝连接,从而达到快速追溯的目的。应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管理
规范、工作流程、各级监管追溯平台及追溯点的职能、农业生产者及农资经销单位在
追溯中的职责、经费保障等具体措施,使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
发挥好电子标签的作用。
(五)按照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性
工作的投入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建设,以优质的环境保障优质产品的生产。以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载体,着力实施土壤改良和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大力推进重点地区环保、土壤与水
文生态修复等联合整治行动,提升主要农产品主产区的产地环境质量。建立土地流转
价格、耕地复耕指标交易价格与产地环境质量分级联动的定价机制,以及产地环境质
量提升奖补制度,激励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二是支持产后处理设施
的建设与升级改造,以生产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标准化。在
农产品主产区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改造,合理规划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农业
机械化、植保、病虫害(疫病)防治、检验检疫等社会化服务团队,以统一的农业专
业生产服务强化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支持生产者联合或集体建设农产品保鲜储
藏、筛选分拣、去核(壳)烘干、净化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保障农产品产后的品质并
提高产品标准化、商品化程度。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