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0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征是社会性,教育是知证的,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另一方面。
二、教育的实质
(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正像社会性和活动的意识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一样,社会性和意识性也
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人类有着比动物更为丰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经验,复杂多样的生存方式和生
活经验的代际传递或积累单纯依靠基因遗传已不可能。基因遗传或许能够解决人
类的生存方式、生存经验的存储和传递问题,但无法实现社会生活经验在个体间
以及代际间的传递。与动物的信息遗传方式相比,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
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教育不仅谋求社会经验的复制
和传承,而且谋求社会经验的改造和发展,它的基本目的或直接目标是人的身心
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使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
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
而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所具有的属性(许多社会活
动都具有这些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三、教育的形式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
“制度化的教育”两种类型。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
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生活高度一体化的,尚未从日常的生产、生活
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组织化行为。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
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
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总体文明的进步。今天所谈
论的种种“教育”和“教育改革”,基本上指的是这种制度化的教育。不过,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