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4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
            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即便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
            展面临的问题不同,也需要不同的道路选择。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但
            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根本上说是促进人的现代性生长。现代性源于西方,生长于西方文化的土壤,

            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主体性和理性。西方社会原生的现代化发展走的是一条
            启蒙个人理性和主体性的路线,但西方现代性发展到今天,已陷入了危机。中
            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型的,我们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本位、集体主义
            观念,走出一条既提升人的现代性、又超越人的现代性危机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之路。
                经验来自过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但社会在发展,
            教育也在发展,都会遇到过去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不可能都靠过去的经验来解决,
            必须根据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创造新理论。以培养人的素质为例,中国的教育

            目的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不
            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新时代
            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德智体”“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反

            映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要
            求。以新时代为例,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不
            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思想倾向,我们党及时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
            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道理”。没有一个理论是完美的,理论发展的动力,就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扎根于中国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
            发展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共生。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切优
            秀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



            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