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2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采取适合的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
好教育工作;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
件;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3.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指学校、家庭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大众传媒等对儿
童的影响。
为了使教育保持一致性,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内部,还应对来自校内外
的各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以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
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应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使家庭、社会、学校目标一致,相
互支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可通过家访、电话沟通、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
与家庭建立联系。学校对社会教育进行指导,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
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与社会公共
文化机构、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与社会教育联合起来。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依据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习近平
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
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形成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紧密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上位
概念,指导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