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57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二)“四个自信”的独特性质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四
个自信”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对习近平总书
记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的科学成果的经验总结。它因其独有的历史环境和时
代背景,在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它独有的特点。
1. 浓厚的民族性
“四个自信”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
求,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 Mallinson
对“民族性”作了简要的定义,他提出“民族性”表现为某一民族对拥护自身民
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观念等的深厚情感,呈现出几代人之间民族情感的延续
性。“四个自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既积聚着中华民
族的壮举精神追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凝聚着 56 个少数民族共同
的价值追求,又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精华,赋予了其浓厚的民族性。
2. 鲜明的时代性
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内容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以不一样的时
代特点呈现出来。马克思强调:“一定的理论体系都与产生的那个时代背景密不
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以不断总结理论经验、以始终把握时
代脉搏、以充分创新战略理念、以不对完善理论观点,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淬炼产
生的理论成果,它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对那些在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
基本经验的发展和创新,更是对当前重大时代命题的关怀与反应,反映出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诉求。
3. 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相关的理论、观点、概念、是否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是否以
事实为依据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之初就曾宣布:
那种认为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查阅到永恒不变的“定义”本质上就是一种“误
解”。这一科学态度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
要的方法支撑和原则指导。而“四个自信”的理论提出,就是基于科学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所提炼、完善、创新出的科学内容。
因此,唯有以科学性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加确保我们坚定地“四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