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61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才能更好地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同时,在教育目标体系这一层面,只
             有把握好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才能更好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


                 三、“四个自信”教育的时代意义

                 “四个自信”教育是为了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自信、制度和文化的坚定信念和信仰,继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蓄积青春能量。为
             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助益高校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自信象征着积极向上、健康活力与能力。“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
             人民群众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伟大民族精神创造出的科学理论成果,是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武器。强化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有益于铸造

             大学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立自强、超越自我的坚韧品格,有助于激发大学
             生创新、创造、创业、创建的激情和活力,继而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美丽富强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四个自信”培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家国观、价值观、人生观,找准人生的价值目标和前进方向,进而在奉献祖国、

             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丰富科学内涵,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资源。高校作为一个知识丰富、

             思维活跃且思想领先、观念多元的活动场所,容易成为各种诸如拜金主义、新自
             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传播的集中地。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传递
             出的不良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西方利用影视、娱乐、消费、政治、文学作品
             等进行包装过的“普世价值”极易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因此,在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变化时,高校急需用“四个自信”来增强高校的意
             识形态建设,强化高校师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念。














                                                                                    153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