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6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的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忘却,却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为此导致少部分高
校大学生中以金钱利益视为一生的追求,高度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
义,过度热衷于投机取巧、拉关系;集体精神、集体利益淡化。基于这一背景之
下,少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的这一系列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的现象,严重的对高校
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去认可“四个自信”所蕴藏的艰苦奋斗、砥砺奋进、求真务实
的良好道德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样也对高校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培育工作
带去了一定的难题。“外因和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因作为事
物发展的根据,外因作为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内因的推动下共同推动事物的
发展变化。”因此,高校大学生作为“四个自信”教育的客体,作为“四个自信”
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才能助推良好的教育实效。
由此可知,高校大学生应主动自觉学习、汲取“四个自信”相关理论知识,转外
因以有效的内因,以内因推动外因的有效发展,继而强化高校大学生的自主教育、
自我教育在“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的观念和行动。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待增强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信仰根基,是引领
坚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精神瑰宝。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就
是坚定“四个自信”。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给
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了高校大学生的马
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绝大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
保持着坚定的、积极的、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仍有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
待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待提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马
克思主义并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只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习,他们
认为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仍存在少
部分学生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否实现持有怀疑的态度。所以,这就需要教育
者通过向高校大学生传输“四个自信”理论知识,转变高校大学生内心深处潜在
的不良的思想观念,引导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做到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继而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夯实思想根基。
(三)信息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开了一扇便利之门,人人都
可以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丰富。在这些信息变得越加丰富
158